2022年3月23日,GE公司宣布已经启动了对第一台T901GE900发动机的测试,这是GE公司研发的下一代旋翼机发动机,未来将为美国陆军的UH60“黑鹰”、AH64阿帕奇和“未来攻击侦察机”(FARA)提供动力。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22日,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AASI)宣布已收到英国吉凯恩公司生产的MQ9B“天空卫士”(Sky Guardian)远程驾驶飞机(RPA)的首个V形尾翼。这个复合材料尾翼由吉凯恩公司从英格兰的考思以海运方式运送至加州波威,安装在MQ9B上,最终交付给英国皇家空军(RAF)。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21日,澳大利亚在昆士兰州安伯利皇家空军基地举行仪式,将过去50年来在澳大利亚研制的首款军用战斗机命名为MQ28A “幽灵蝙蝠”。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21日,罗罗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Air bp公司签署了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供应协议。罗罗公司将在英国的德比和布里斯托尔、德国达勒维茨3个发动机测试中心使用混合10% SAF的航空煤油进行发动机测试,以减少碳排放。Air bp公司每年将生产约300万L的SAF并按10%的比例与传统航空 ...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7日,德事隆集团公司宣布收购总部位于斯洛文尼亚的蝙蝠飞机(Pipistrel)公司。收购工作预计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随后德事隆将成立一个包括蝙蝠飞机公司在内的新的业务部门——德事隆电动航空部,将专注于可持续飞机的开发工作。通过此次收购,蝙蝠飞机公司将获得更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7日,罗罗北美公司宣布将投资4亿美元用于美国印第安纳州航空发动机试验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主要包括试验测试单元、控制室等,使罗罗公司近10年在美国的总投资接近15亿美元。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7日,英国空军在威尔特郡空军基地使用合成燃料完成了无人机首次试飞。试飞过程中,机体长4m的固定翼无人机使用合成燃料在空中飞行了约20min。英国空军表示,该合成燃料是先将含糖量高的原材料与细菌混合生成一种油性物质,然后进行化学处理和加热,最终制成试飞使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整个制备过程 ...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7日,英国航空航天技术研究院(ATI)发布了《英国航空零碳排放愿景》报告,阐述了新一代液氢动力飞机愿景。报告指出:通过研发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绿色液态氢技术,民用航空业可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在2035年推出中型氢动力飞机,2037年推出窄体飞机,是减少碳排放和实现氢动力飞 ...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6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宣布已在北京云岗试验台完成了60kW级涡轮混合电推进系统第一阶段燃气轮机发电试验的技术验证,发电功率为40kW,推力为250N,该试验成功验证了各系统的匹配性与工作稳定性。该项目依托现有的涡轮发动机核心机,在小型复杂叶轮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小型高速叶轮机设计 ...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5日,普惠公司宣布已成功进行了GTF “优势”发动机使用100%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测试。此次测试于3月1日开始,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普惠发动机中心进行,验证发动机在使用100%SAF时的推力、起动和操作性能,为GTF“优势”发动机于2024年服役做准备。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4日,诺斯罗普格鲁门(诺格)公司宣布,通过跨太平洋直飞方式,成功向日本交付了3架RQ4B“全球鹰”无人机中的第一架。这架飞机于3月10日从美国加州帕姆代尔起飞,18.7h后于3月12日在日本三泽空军基地降落。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4日,德事隆航空集团宣布其全新设计的赛斯纳408“空中快车”(SkyCourier)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空中快车”于2020年5月首飞,3架原型机在飞行测试过程中累计飞行超过2100h。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1日,由中国航发动研所联合山河科技、中国航发南方,发挥湖南通用航空制造业整体优势,基于山河科技的SA60L轻型运动飞行平台开展的80kW级串联式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演示验证机项目在湖南株洲芦淞通用机场成功首飞。这是国内首个基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演示验证项目。相比传统动力 ...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1日,巴基斯坦空军在卡姆拉举行首批6架歼10CE接装仪式。这标志着中国新一代航空主战装备已正式列装巴基斯坦空军,实现了中国新一代航空主战装备成体系、成建制出口。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歼10CE战斗机以一台中国航发研制的涡扇10B发动机为动力,具有强大的体系协同作战、强电磁对抗环境下的 ...
阅读更多 >>2022年3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进行了今年的首次试车发动机在起动运行520s后正常关机。这是该台发动机成功进行的第二次长程试车,进一步验证了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可靠性。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将用于“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芯一级。2022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将执行空间站问天实 ...
阅读更多 >>《航空动力》期刊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主办,《航空动力》编辑部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 CN10-1570/V;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 ISSN 2096-5702;邮发代号为82-467;广告发布登记号为京顺工商广告登字20190001号 。
关注世界航空发动机前沿动态,反映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传播航空发动机知识与文化,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航空动力》设有专稿、综述、技术、管理、市场、维修、动态等主要栏目,每期还围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策划相应的专题。
《航空动力》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领域的决策、管理、科研、生产、使用、维护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以及关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
《航空动力》所刊登的文章密切跟踪世界航空动力、燃气轮机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准确把握发展规律,权威预测发展趋势,及时展示创新成果,为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以Word文件格式,发送至:
tg@aerospacepower.cn
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
《航空动力》投稿+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顺兴路21号
邮编:101304
电话:010-56680887
网址:https://www.aerospacepower.cn
本刊享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并由互联网传播所刊载文章的权利,相关著作权使用费均包含在本刊一次性支付的稿酬中。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投稿时声明。未经本刊书面授权擅自使用上述版权作品之个人、机构或媒体,均属侵犯本刊合法权益,本刊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31095号
《航空动力》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