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02月18日
2021年工作会议集团主会场 (摄影:李欣泽)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2021年工作会议于1月19日召开。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会议设立了集团主会场和各直属单位视频分会场。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建国在会上作了题为《乘胜前进 再攀高峰 奋力谱写航空发动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方勇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刘林宗宣读了集团人才成长奖表彰决定。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少洋宣布了集团2020年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之林宣布了集团2020年科研生产任务考核结果。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戴晖,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宏新,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唐斌,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向巧分别宣读了集团2020年度有关表彰决定。集团外部董事马力强、孙晓峰出席会议。
曹建国指出,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等复杂局面,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化期望为目标、化鼓励为动力,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和美国打压等多重挑战,实现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双统筹、双胜利,顺利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如期实现“十三五”主要目标。
2020年集团经营效益达到历史新高。据快报统计,营业收入546.6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3.4%;考核口径经济增加值(EVA)13.4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
科研项目均实现年度任务目标,批产能力持续提升,各项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得到用户充分肯定。
一是研发模式创新初见成效。将仿真纳入科研流程。“成功树”分析方法保障多项重要试验一次成功。
二是AEOS建设全面深化。召开全覆盖的分片区推进会,组建综合推进团队,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服务保障4个子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加强基础研究和共用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基础预研项目实施,一批大型试验设施投入使用。
一是狠抓质量问题整治。摸清底数、加快归零,内场和交付产品低层次质量问题大幅下降,实施工艺质量整顿。
二是深化“六个100%”落地。批产产品开箱合格率、一次交检合格率、一次试车合格率大幅提高。
三是促进基础能力提升。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及综合评价体系,深化质量方法工具应用,编制工艺标准,实施科研生产专项奖惩,强化“一次把事情做对”意识。
一是专项改革取得突破。制订国企改革3年行动实施方案。
二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决定性进展。“三供一业”完成分离移交,启动“两非”剥离专项治理,推进存续企业、亏损企业整治。
三是推动开放融合发展。制定非核心业务转移3年计划,提高外部配套率。
一是成本工程由财务降费向业务降本转变。开展限价设计和设计成本改进,推进工艺优化,降低质量损失。
二是财务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带息负债首次控制在100亿元以内。
三是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有力有效。市场化债转股融资65亿元,基本完成土地和房产登记确权3年计划。
一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45岁以下班子成员占比提升至27.2%,开展总部和直属单位干部交流,开展个人事项报告等专项整治。
二是技术技能人才整体能力持续增强。试点重点型号个性化激励政策,成立人才发展中心,发布航空发动机国家职业标准。
三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实施工资总额预算精准化管理,开展组织机构优化和“三定”工作。
一是政治引领力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持续提升。
二是宣传文化影响力和群团工作向心力持续提升。
三是监督执纪震慑力和防腐拒变免疫力持续提升。
一是系统推进风险防控。聚焦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开展审计监督,强化法治保障能力,加强合规体系建设。
二是全面推进采购管理提升,完善网上商城管控功能促进阳光采购,深入开展集中采购节省采购成本。
三是强化安全绿色生产和保密管理,全年未发生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
曹建国指出,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是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阶段。5年来,集团践行国家意志,守初心、担使命,重点科研任务进展顺利;做强做优主业,抓科研、保生产,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创新的里程碑;坚持自主研发,强创新、破瓶颈,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抓改革、激活力,发展质量和效益有了深层次改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固根基、聚合力,党的建设得到实质性加强。“十三五”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组建中国航发的战略决策是非常英明的,充分证明集团坚持聚焦主业、矢志自主研发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全体干部职工的忘我奉献、奋勇攻关是卓有成效的。
曹建国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两个100年”接续奋斗的关键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前行的战略关口。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聚焦主业、自主创新,全面完成科研生产、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等各项任务,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更加突出抓好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军机任务;加快重点民机产品研制进程;加速军民用燃机研制与市场开拓。
更加突出创新型集团建设。一是深化仿真和“一次成功”保障分析应用,持续推进压气机研发能力整合提升。二是加速推进中国航发运营管理体系(AEOS)建设,持续深化4个子体系建设。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设立国家实验室,推动创新工作站高效运行,开展集团标准建设和贯彻实施,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策划和报奖。四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探索基础预研首席专家负责制等管理模式。五是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开展新技术应用试点。
更加突出质量管理提升。一是持续提升体系能力,抓好新时代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明确型号质量目标并纳入责任令考核,加强质量工具方法应用。二是深化质量专项整治,加快问题归零,整治低层次问题,严格监督检查和日常奖惩。三是强化过程管控,以“六个100%”为牵引,提高试车合格率、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设计源头质量。四是培育“一次把事情做对”质量文化,设立总质量师,开展“质量工作怎么看、怎么干”大讨论。
更加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一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建设,常态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坚决落实集团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制度;落实“中央企业党建创新拓展年”部署,深化“铸心”工程;分层分批选树示范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史学习。二是扎实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建党100周年等主题文化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是全面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政治监督,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完成对直属单位党委巡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释放深化改革新动能。一是制订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四五”规划。二是全面实施国企改革3年行动;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制订商发“双百行动”第二阶段改革计划;推进科改示范行动;完成“两非”剥离70%任务;基本完成亏损企业和存续企业整治。三是推进开放融合发展,完成石墨烯创新中心评审及授牌;加快非核心业务转移;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动经济运行取得新成效。一是推动成本工程深度拓展,坚持过紧日子,开展专项降本行动;深化设计成本改进和低成本制造工艺研究;加强存货基础管理。二是持续推动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优化全面预算标准体系;强化资金集中管控;狠抓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强化目标价格管理;推进集团成本价格中心建设。三是稳步推进资本运作和资产管理,推动青岛云路首发上市、新材料平台建设;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和确权工作。
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一是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荐选拔一批“80后”优秀干部;完善领导干部退出机制,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二是培育高层次“安专迷”技术技能人才,优化“两总”系统管理;深入实施引才“心”计划;持续建设“人才特区”;培育航发工匠。三是打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严控用工总量,完善市场化用工制度;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工资总额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
营造稳健发展新环境。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审计、风险防控和法治建设,围绕重要项目、重点领域开展审计;持续推进法治航发建设;推进风控与合规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做好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二是以更严要求推进采购领域治理提升,开展刀具采购管理、采购计划管控等专项工作,深化集中采购和网上商城建设。三是以更实举措抓好安全环保和保密管理,确保集团安全形势稳定。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集团成立5周年。回顾集团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刻认识到,推进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朝着总书记指引的航向奋勇前进;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新型举国体制,汇聚全国优势力量建强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必须毫不动摇聚焦主责主业,心无旁骛深耕航空动力事业;必须毫不动摇走自主研发道路,加快研制出独立自主、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航空发动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筑牢集团行稳致远根基。集团广大干部职工要牢牢抓住当前的宝贵战略机遇期,全力推进2021年和“十四五”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奋力谱写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供稿)
《航空动力》期刊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主办,《航空动力》编辑部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 CN10-1570/V;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 ISSN 2096-5702;邮发代号为82-467;广告发布登记号为京顺工商广告登字20190001号 。
关注世界航空发动机前沿动态,反映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传播航空发动机知识与文化,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航空动力》设有专稿、综述、技术、管理、市场、维修、动态等主要栏目,每期还围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策划相应的专题。
《航空动力》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领域的决策、管理、科研、生产、使用、维护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以及关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
《航空动力》所刊登的文章密切跟踪世界航空动力、燃气轮机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准确把握发展规律,权威预测发展趋势,及时展示创新成果,为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以Word文件格式,发送至:
tg@aerospacepower.cn
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
《航空动力》投稿+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顺兴路21号
邮编:101304
电话:010-56680887
网址:https://www.aerospacepower.cn
本刊享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并由互联网传播所刊载文章的权利,相关著作权使用费均包含在本刊一次性支付的稿酬中。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投稿时声明。未经本刊书面授权擅自使用上述版权作品之个人、机构或媒体,均属侵犯本刊合法权益,本刊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31095号
《航空动力》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