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吉凯恩(GKN)公司宣布将为其美国工厂增加新的增材制造能力,以提高向普惠公司PW1500G和PW1900G发动机供应零件的能力,包括风扇壳体安装环(FCMR)等,这些零件此前已经在瑞典工厂通过增材制造生产,产量约为每月30件,随后被运往美国进行最终处理。GKN公司表示,美国工厂的 ...
阅读更多 >>2025年9月4日,GE航空航天公司和贝塔技术(BETA Technologies)公司达成一项新的战略合作及股权投资协议,旨在加速混合电推进系统的研发进程。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CT7和T700等发动机研制一型先进空中交通(AAM)专用的混合电推进系统,未来可应用于远程垂直起降(VTOL)飞机、贝塔 ...
阅读更多 >>2025年9月4日,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在氢燃料电池航空电驱总成(BALIS)项目的试验设施上完成了里程碑性试验,首次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动机部件运行功率超过1 MW。试验中,研究人员将12个燃料电池模块集成在一起,单个模块包含超过400个单体燃料电池,为推进系统供能。下一步,团队将制定并 ...
阅读更多 >>2025年9月2日,ZeroAvia公司宣布,针对ZA600氢电推进系统设计的意向认证型低温质子交换膜(LTPEM)燃料电池发电系统(PGS)已成功完成全飞行剖面地面试验。本次试验模拟了赛斯纳“大篷车”飞机463 km、2 h 38 min的飞行距离和时长。在试验中,燃料电池系统展示了稳定的功率输出 ...
阅读更多 >>2025年9月2日,俄罗斯直升机控股公司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安萨特(Ansat)配装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UEC)开发的VK650V发动机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安萨特直升机此次飞行时长为6 min,机组人员对直升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设备和主要系统的功能检查。VK650V是俄罗斯首型用于4 ...
阅读更多 >>2025年9月1日,美国火鹰航空航天(Firehawk Aerospace)公司宣布成功完成了其3D打印的液体与固体推进剂混合火箭发动机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试验表明,该发动机系统具有优异的方向稳定性和推力性能,飞行高度超过5486 m,并突破了声障。液体与固体推进剂混合推进系统与增材制造技术结合,能 ...
阅读更多 >>2025年8月27日,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UEC)宣布旗下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一直在利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在最新的PD8发动机上已有200多个零部件使用了增材制造技术,其中,有十几种零部件实现增材制造批量生产。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主要采用激光选择性熔化和电子束熔融技术制造零部件,并 ...
阅读更多 >>2025年8月26日,普惠公司宣布已获得1份价值28亿美元的合同,用于生产第18批次的F135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将为第五代战斗机F35提供动力,配装的机型包括常规起降(CTOL)型、舰载(CV)型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型3种型号。合同将为生产F135发动机提供资金,内容还涉及备用发动机、备 ...
阅读更多 >>2025年8月22日,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MAI)宣布正在为有效载荷超过500 kg的无人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开发大功率混合电推进系统,旨在实现无需跑道就能够高效执行重型货运、应急救援、环境监测与农业作业等任务。该系统采用串联式混合电推进架构,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电力传输系统供给电动 ...
阅读更多 >>2025年8月20日,美国飞机开发商JetZero公司宣布已与法国初创企业SHZ先进技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将SHZ先进技术公司现有的液氢储存与分配专利技术应用于JetZero公司的Z4 翼身融合飞机,共同研发用于商用航空运输的氢动力机型。翼身融合飞机更宽大的机身能更好地兼容液态氢燃料箱,且无须牺 ...
阅读更多 >>2025年8月7日,雷神技术公司(RTX,普惠公司母公司)表示,尽管近年申请了多项开式转子发动机相关技术(包括可变桨距叶片、防冰系统和冷却系统等)的专利,但其仍认为新型齿轮传动涡扇(GTF)发动机是未来窄体客机的更好选择。针对下一代窄体客机,普惠公司采取升级GTF发动机的途径实现更高的效率,而竞争对 ...
阅读更多 >>2025年7月31日,罗罗公司表示正在对遄达1000和遄达7000发动机开展第二阶段的耐久性改进,有望于2025年年底前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30%的在翼时间。同时,罗罗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到2027年将遄达系列发动机的在翼时间平均延长80%,目前相关进度已经完成一半以上。2025年上半年 ...
阅读更多 >>2025年7月29日,博姆(Boom)公司宣布已启动“交响乐”(Symphony)发动机初始测试核心机部件的制造工作,并正式确认这款新基准涡扇发动机的目标推力已提升至178kN,将配装“序曲”(Overture)超声速客机。博姆公司计划2025年开始原型核心机的组装与测试,2026年开展后续全系统推 ...
阅读更多 >>2025年7月23日,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动研所)携KH20涡电系统亮相上海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期间与天翎科航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KH20涡电系统是一款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200kW级产品,由发动机、发电机、控制器等部分组成,以成熟可靠的AES20民用涡轴发动机为基础自 ...
阅读更多 >>2025年7月17日,ZeroAvia公司宣布已获得45项与氢电航空推进系统相关的授权专利,另有近250项专利申请正在专利局审批流程中。专利技术涵盖集成式氢电推进系统、低温管理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以及采用铂纳米颗粒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关键创新。ZeroAvia公司的授权专利组合现已覆盖氢电推进系 ...
阅读更多 >>《航空动力》期刊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主办,《航空动力》编辑部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 CN10-1570/V;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 ISSN 2096-5702;邮发代号为82-467;广告发布登记号为京顺工商广告登字20190001号 。
关注世界航空发动机前沿动态,反映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传播航空发动机知识与文化,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航空动力》设有专稿、综述、技术、管理、市场、维修、动态等主要栏目,每期还围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策划相应的专题。
《航空动力》面向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领域的决策、管理、科研、生产、使用、维护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以及关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
《航空动力》所刊登的文章密切跟踪世界航空动力、燃气轮机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准确把握发展规律,权威预测发展趋势,及时展示创新成果,为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以Word文件格式,发送至:
tg@aerospacepower.cn
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
《航空动力》投稿+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顺兴路21号
邮编:101304
电话:010-56680887
网址:https://www.aerospacepower.cn
本刊享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并由互联网传播所刊载文章的权利,相关著作权使用费均包含在本刊一次性支付的稿酬中。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投稿时声明。未经本刊书面授权擅自使用上述版权作品之个人、机构或媒体,均属侵犯本刊合法权益,本刊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8031095号
《航空动力》编辑部 版权所有